這幾天,小編在后臺收到很多人關于MES的提問,就有部分讀者表示疑惑:“我們已經引進了ERP,還需要MES嗎?”在這里,小編咨詢整理出專業人士的回答,希望能對這部分讀者有所幫助。
本文小編重點梳理:
——ERP對制造的管理是很粗放的,不能夠完全滿足現代企業對于制造精益管理的要求
——企業要實現生產透明化、提高效率和質量,需要提高硬實力和軟實力,其軟實力就是指以MES為核心的制造管理系統
——有價值了解MES的方式可以是,通過您的供應商對樣板工廠進行訪問
正文
最近,企業常常表示“我們有ERP了,MES還需要嗎?”,其實ERP作為企業的資源管理平臺,更多的重點是從財務的角度去管理企業的各類資源,讓企業的決策層能清晰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及時高效地作出商務決策。
雖然生產制造是ERP財務數據的基礎,但更多是從財務角度對生產制造進行計劃,關注生產進度,能及時低成本地交貨,而作為MES,重點在于制造過程的管理,嚴格控制生產過程質量,標準化以及自動化作業流程,實時對生產過程的設備、物料、人員進行監控,確保每個工序生產作業準確地執行,現場追溯數據收集,實時反饋生產狀況以進行及時生產干預及調整,這些是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ERP系統的相關生產制造數據的來源,如物料使用情況、設備可用狀況、工單交付進度、生產合格率狀況、備品備件耗用情況等重要的財務相關基礎數據。
ERP對制造的管理是很粗放的,生產制造的一些細節很多還是靠人,ERP里面說已經記錄做完了40件,其實產線里面到底完工的是30件、40件還是50件,生產在制品的分布以及在車間的狀態是不能及時知道的,通常是廠長、經理一個電話到生產線,然后生產線經理或者車間主任再通知到生產線組長,組長再看自己的記錄本,或者去現場清點一下,這是傳統的方式。現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如果還以這種方式去管理生產的話,是遠遠滿足不了對內的業務部門需求以及對外的市場需求的。
這幾年,企業的意識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知道要生產透明化、提高效率和質量。那么提高這些就需要企業生產制造硬實力跟軟實力。硬實力是通過設備、培訓、人員的素質修養來提高,軟實力就是靠生產制造管理軟件,把生產資源統一綜合調配好,生產標準化制程、質量的嚴格要求才能從管理層、設計層直接到生產線落地。現在大家都有意識要對生產制造深入化管理,只是在“要做到多深”這一塊上,大家其實還相對來說比較欠缺。不管是比較成熟的行業還是剛剛接觸MES的行業,真正要對企業生產制造藍圖進行深入規劃還是要靠MES行業的專家團隊提供咨詢支持。
目前國內MES還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參差不齊,自己開發的、買國外軟件的。尤其是近幾年,國內的MES生產廠家多如牛毛,因為這個市場已經熱起來,各行各業都有精益化生產制造管理需求,所以大家才會投錢投人去做個事。
一般,服務商們推銷MES還需要給企業介紹MES是做什么用的,還要普及上MES系統會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比如通過MES能提高生產效率,能省多少錢,減少多少人工成本,縮短產品生產周期,之后用一些成功案例的數據,以及挑選一些實際的案例來做演示和講解,讓企業親身感受到以前作業方式是什么,現在有了MES后,作業方式會有如何如何的改變,使得很多管理者已經眼花繚亂,根本不知道什么樣的MES才適合自己。其實,通過讓企業去案例工廠體驗,去業內領先的樣板工廠訪問,親自感受MES系統的實際應用,尤其已經具有較多成功案例的MES系統,這才是有價值的。因為同行與同行之間語言上會更容易溝通,如果是類似的工廠,就能看到別人的樣板,能看到別人到底是怎么深入運轉MES,至少心里就有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