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成品組裝廠,那么你的上游是零部件組裝廠,下游則是銷售渠道;假如你是零部件生產廠,下游則是成品組裝廠。在供應鏈中,下游是上游的上帝。
我親眼目睹了一次下游客戶對上游組裝廠的現場稽核過程。那一天張先生在陪一家國際級的大客戶在產線上檢查?;藛T很少說話,但是張先生看稽核員的長相心里就開始緊張,耳朵很大,而且豎得很高,似乎很小的聲音也會被他聽到;走路很慢,哪怕一個簡單的崗位也會被他盯著看很久,張先生懷疑是不是這個工位有什么問題?
終于,稽核員手按下巴,慢吞吞地開始提問了:
張先生想拍胸脯保證,但是他知道沒有用。從車間回到會議室,稽核員建議他們實施一套MES系統。
張先生開始了解MES系統,國外電子組裝行業的很多工廠都在使用,國內也在普及階段。從一些朋友處了解到,有了這套系統,對提高客戶滿意度,贏得高端客戶信賴很有幫助,并且可以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使生產更加標準化,為客戶按時提供保質、保量的貨物。
半年后,張先生的工廠也實施了MES系統,他可以很自信地回答類似稽核中的提問:
稽核只不過是供應鏈上下游關系中的一幕,并且發生頻率并不是很高,而工廠為下游客戶提供日報、周報、月報等,才是他們經常面對的工作內容。根據我的了解,這些人工制作的報告很多是包含水份的,缺少真實性。當客戶發現這一點時,上下游之間就會出現信任危機,導致供應鏈條出現裂紋。
當然,我也見到過有些工廠是在很認真地做這些報告。他們指定專人去收集數據,然后統計分析,如實地呈報給客戶。統計人員十分辛苦,經常加班加點才能趕出來。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種正面的例子都是那些生產價值比較高,日產量不是很大的工廠,而如果產量特別高的工廠,人力已經不可及,除了采用電子化手段外,是很難做到及時獲得統計報告的。而MES系統可以在這里發揮很大的作用,使報告客觀、真實、及時。
當出現客訴或者退貨時,組裝廠不但要準確界定問題產品的范圍及去向,而且如果發現是物料原因導致,還需要能追蹤到具體供應商,使雙方共同承擔責任,并提出改善措施。例如有一材料供應商,對自己的產品做了工程變更,沒有及時通知下游組裝廠,組裝廠繼續使用了很長時間,結果被客戶發現問題并退貨,這是工廠里非常嚴重的事件。而組裝廠同一種物料的供應商可能有若干個,到底是哪一家的物料出了問題呢?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就只有自己獨立承擔后果了,但是如果使用了MES系統,則可以明確知道問題出在哪一家供應商的物料上,不但減少自己的損失,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向供應商提出改善目標,防止問題進一步蔓延。在這個過程中,按照系統提供的范圍,只招回使用了問題物料的產品,也可以大大減少招回過程中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