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進行MES系統的應用架構與功能配置,應當建立關于工廠相關的模型與涉及方法,比如產品模型、資源使用模型等。MES系統只能夠將生產中的相關信息分析并反饋出來,還是必須結合有效的管理制度與規則,加以輔助與執行。例如:系統已經清楚的記錄并分析出,某位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在黏合的操作工序上,生產作業的產品良率明顯偏低。這時若是沒有結合管理制度對此作業員做出相應的動作,那系統所反饋出來的信息,便無法結合實際的執行處理動作來解決問題。所以,系統并不是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必須與管理面做結合,才能將系統導入效益真正發揮。
生產制造執行MES系統的出現解決了生產作業計劃的制定、執行和生產指揮調度,生產過程中的突發事件的處理、工藝標準的執行,產品質量的控制,設備運行情況的掌握,產量、在制品、生產消耗的統計,生產線人力資源狀況,原料、材料、成品的庫存等生產管理者關心的問題。那么,要如何打造一個適合企業自身的MES系統,讓企業在各個生產環節落實生產制造管理,降低生產制造成本及提升生產品質。
隨著MES的知識普及,MES軟件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伴著國際MES市場的發展,MES廠商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廠商的增多,使得MES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就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絕大部分廠商就會打“價格戰”,將MES的單價降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相配備的硬件設備價格也會越來越低。既然MES系統的投入成本降低了,就解決了中小企業對于信息化產品的首要顧慮成本問題。
MES子系統的典型功能是:生產系統建模、在制品狀態監控、生產準備配置、生產過程監控和數據采集、產品狀態查詢、跟蹤和追溯、創建及管理日常報表所需的數據和條碼生成和打印等輔助功能。其中,生產系統建模包括定義產品、零件和部件、原材料和消耗品,定義生產環境和設備建立工藝過程和操作步驟。在制品狀態監控是進行庫存物料管理和狀態監控。生產過程監控和數據采集要跟蹤到每一個工序而不是每一個工段的合格產品數、返修品數量、實際用料、操作者和使用設備等。產品狀態查詢、跟蹤和追溯,要準確反映生產動態過程及過程中各元素的狀態和活動記錄。
在企業實施MES系統的往往是兩類不同知識結構的人才來進行,一種是傳統的IT人員,另外一種是工控人員,由于MES是一個專業交叉很強的綜合項目,這兩類人員因為在知識結構上差異(IT人員不熟悉與設備、控制等,而工控人員不熟悉IT),因此無論由誰來主導在MES項目實施前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即便有的企業在實施MES系統的過程中將這兩類人才整合為一個項目組,但如果雙方缺乏合理的溝通機制,在理解上往往會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