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制造企業盡可能高效地運營,大多數現代化企業都使用所謂的制造執行系統(MES)。這些全廠系統用于跟蹤生產計劃,庫存可用性,在制品以及流入和流出車間的一系列其他運營管理相關信息。如果正確實施,MES可以管理,啟動,響應和報告工廠的每個主要生產活動。
MES的例子
定制產品制造商可以改善準時交貨:
MES允許在單元和組件級別跟蹤特定客戶訂單和材料清單。這使得規劃人員能夠確切地知道每個單元在生產周期中的位置以及需要什么材料以及何時需要。它還允許公司減少他們持有的庫存,并在產品短缺時通知規劃人員。此外,MES使規劃人員能夠更好地安排資源,材料,測試設施和交付基礎設施。客戶可以準確了解何時期望他們的產品。
制造商管理生產過程中的變化:
MES可以幫助公司按單位,子裝配和批次維護產品和流程的記錄。在每個階段,MES都可以幫助公司收集有關測試結果,質量結果,負責運營商以及產品是否符合強制性要求的信息。完整的設備和產品歷史以及有關產品構建方式的詳細信息,使制造商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完成任何所需的更改或生產重新路由。
將組件生產外包給合同制造商的制造商:
提供第三方提供的所有零件和子組件的可追溯性。MES允許制造商跟蹤變化。
例如,定制電子產品的制造商可以通過跟蹤生產單元,組件和子組件從訂單交付到交付時使用MES來優化材料可用性,勞動力和運輸資源。
車間的決定
現在互聯網正在推動更多的按訂單生產制造模式,提供每分鐘的車間信息至關重要。因此,想要提供這些模塊的公司需要能夠訪問鉆到車間的端到端決策信息。
一家工廠的MES已經使用了幾年 - 主要是在過程工業中 - 以支持關鍵的運營管理功能,從資源分配和數據采集到維護管理,質量控制,性能分析,勞動力管理甚至紙張減少。然而,分析師表示,特別是在離散型制造商方面,很少有人努力收集并向工廠經理和企業管理系統提供這種工廠底層信息。
多年來,MES被認為是工廠車間的一個解決方案,事實上,大多數供應鏈整合工作主要集中在企業資源規劃(ERP)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等業務管理應用程序的部署上,而不考慮運營管理需求。只有將工廠底層系統與企業的其他部門相結合,公司才能獲得支持按訂單生產模式所需的整體觀點。
工廠車間系統與企業其他部門之間始終存在這種分界線,ERP供應商不了解工廠自動化供應商,反之亦然。
專家們表示,這種情況已經開始發生變化,這反映在制造商轉向強調低庫存,縮短周期時間和快速訂單執行的互聯網業務方面的增長趨勢。
越來越需要高度實時和近實時的信息流,涵蓋工廠車間運營,訂單輸入,計劃和排程,CRM和財務運營。因此,MES被視為將工廠底層信息與ERP和CRM等應用程序提供的業務管理信息聯系起來的重要缺失環節。
沒有簡單的任務
分析師表示,盡管有這些好處,部署MES并將系統與企業的其他部分掛鉤并非易事。
在具有混合供應商平臺和遺留系統的企業中尤其如此,例如與基于VMS的數字設備公司訂單采購系統連接的基于IBM AS / 400的MRP II系統。將MES連接到企業范圍的系統需要在諸如訂單輸入系統,產品配置器和計劃和控制系統以及銷售人員和交付系統之類的各種系統之間進行非常緊密的集成。集成企業中的每個軟件組件不僅應與其他軟件組件接口,還應共享信息并以通用格式進行通信。
縮小差距
彌合雙方之間的差距意味著整合軟件,網絡,協議和語言,這些語言通常彼此之間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需要層層中間件和連接工具。MES系統必須與現有環境兼容。通常,這種環境是需要大量集成的不同系統的大雜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