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誰給誰織網?

發布時間 : 2019-06-21     來源 : 深圳效率科技有限公司

  工業互聯網,氣勢很兇猛。工業互聯網,模糊又懵懂。工業互聯網,是誰給誰織網?

  感覺一年多以來,工業互聯網火熱有增無減,風頭已經蓋過了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是個框,三教九流往里裝

  到底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本來一開始還是相對清楚的,但現在已經被越炒越模糊、越來越泛化了,越來越沒有邊界了。2012年,那本堪稱工業互聯網開篇之作的白皮書預言,“工業互聯網,突破機器和智慧的邊界”。 但,現在感覺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卻被夸大到越來越沒有邊界了。

  工業互聯網到底是技術的概念、產業的概念、還是戰略的概念?現在是三者兼有,根據應用場景,需要哪一個就用哪一個。

  根據當初埃森哲等機構給出的定義,工業互聯網就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因此,工業互聯網本身就是以技術的角色進入的,從技術的角度還有一個大致的范圍。從產業和戰略的角度,已經有點無邊無界了。投資機構、各類專家、各路供應商為了不同的目的,把它無限擴大化、無限泛化、甚至于“神話”了。工業互聯網成了靈丹妙藥、包治百病。

  工業互聯網成了一個“框”,三教九流往里裝,這個框里裝滿了各種商機、各種利益、各種誘惑。兩化融合、智能制造、CPS、Digital Twin、仿真、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機器人、人工智能、MES、PLM、MBD、甚至綠色制造、企業戰略、精益生產、商業模式……通通都是工業互聯網。不是說這些概念與工業互聯網沒有關系,但你會發現,幾乎這個圈內能想到的所有概念都一下子都與工業互聯網有了關系,好像它們原本都是浩瀚星空里的流浪星球,突然被工業互聯網的光芒所照耀,被工業互聯網的光輝所吸引,大家齊刷刷地開始自動列隊,圍繞工業互聯網這個“恒星”開始了公轉。

  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本來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使能技術,是工具、是手段,其實智能制造本身也是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改善QCD(質量、成本、交期)、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手段。但現在,似乎工業互聯網成了企業的終極目標,只要搭上工業互聯網的順風車,商業模式、研發生產與經營管理、生存壓力與發展焦慮、客戶滿意度等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企業就可以順利到達功成名就的彼岸。

  到底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網。但工業互聯網不是工業的互聯網,是工業要素互聯的網。工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要素很多,人、機、物、業務、流程、數據,供應商、主機廠、分銷商、代理商、客戶……。不過,首先要弄清楚要不要聯,聯上了要干什么? 能干什么?然后才是如何聯。

  但工業互聯網又不是純粹的一張網。全球的工業設備不可能都接入到一個平臺。再怎么統一標準、協議,也必然是有多種不同的平臺、多種不同的需求場景下產生不同的應用功能。這些平臺之間一定要互聯嗎?一定能互聯嗎? 互聯與否,并不完全取決技術協議與標準有多統一,雖然現在協議與標準等技術問題本身就是難以短期突破的瓶頸。

  工業互聯網,不僅僅要講互聯,還要互通,互動,互助,互勵。通過互勵,從而賦能,工業互聯網,體現在能力的提升。有關機構總結了工業互聯網的四大模式,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最近,又加了一項:數字化轉型,這些其實都是要體現在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上。

  但反過來,制造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并不完全取決于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又一場饕餮盛宴?

  饕餮盛宴一般是指代美食佳肴,但這其中的“饕餮”卻是指貪婪的猛獸。

  現在,推動工業互聯網積極的是三大類群體。第一類是政府,政府的作用和意義自不待言,新技術、新思想的應用和推廣,都離不開政府的引導。不僅中國,環視全球工業大國,不過是政府推動與介入方式的委婉程度不一樣而已,有的是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有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別的不說,單說1980年的《拜杜法案》,特別規定允許企業把政府擁有產權的專利轉化為商品,賺了錢之后再和政府分成。所以,其實,全球工業大國都有自己的制造強國戰略,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第二類,活躍、積極的群體,就是各種背景的供應商,比如自動化廠商、軟件廠商、ICT服務商,還有就是出身于大型制造企業的設備運營與服務部門,不過這些部門大多現在也成了正在進行技術輸出的供應商。

  第三類,就是各種投資商,現在拎著錢袋子找項目的“瘋投”不少,曾經應邀參加過幾次其他機構主辦的會議,會議結束后留下來跟你交流的大多是“瘋投”,但“瘋投”不瘋,動機單純,目的明確,不少機構就是要利用工業互聯網這一波風潮所帶來的機遇,快進快出,賺了就跑。

  另外,還有生態體系中的其他各類機構和群體。

  所以,越是炒得火熱,越才有可能催生市場需求。越是需要培育市場需求,就越是要炒得火熱。供應商是銷售驅動、結果導向,所以,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波機遇。以前ASP的時候,大家都是ASP,后來大家就都是SAAS、都是軟件服務化、都是云,現在又都是工業互聯網了。

  在這個大群體中,供應商(乙方)事實上被分為好幾類,拿到國家專項的自詡為“國家隊”,志在建平臺、要雙跨(跨行業、跨領域),并在各地風風火火跟地方政府合作,發起“圈地運動”,攻城掠地。其他有技術實力、行業背景的,比如做設備自動化的、做工業軟件的、做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的……,算是實力派。第三類,是那些正在努力地四處張望、尋找各類商機的。從生態來講,事實上還有更多類。

  但作為用戶的制造企業,需要清醒,需要知道自己的痛點是什么?痛點不是工業互聯網,痛點是技術的難點,生產的盲點,經營的堵點,IT、OT以及IT與OT之間的斷點,管理的灰點……。要解決哪一類的痛點,需要找準相應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而不是都去指望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誰給誰織網

  國人向來喜歡以概念來解釋概念、以文件來傳達文件、以會議來落實會議,以資金來消耗資金。

  在每一波技術浪潮起來的時候,傳統的生態組織模式、商業運作模式都會被再復制一次。從信息化、云計算、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物聯網到工業互聯網,無不如此。比如說會議,有世界大會、世界峰會、全球峰會、國際論壇、高際高端論壇……,分不清楚究竟哪個比哪個更高端。比如說聯盟,各級別、各區域、各行業的聯盟如雨后春筍一般快速生長,技術聯盟、行業聯盟、企業聯盟、應用聯盟、國產化聯盟……分不清楚究竟哪個比哪個更專業。

  某傳統食品行業,主要是以手工勞動、半自動化為主,很少一部分企業實現了自動化,最近受高人“指點”也在謀劃要推動工業互聯網,似乎蹭上了工業互聯網的快車,可以一下子從工業2.0提升到4.0。是不是應該把工業電商、產品營銷的事情解決好先?

  某地,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剛成立,工業互聯網服務聯盟又要誕生了。層出不窮的聯盟,有的還扯著半官方的旗幟,對企業而言,加群與不加群也是左右為難。

  有規劃提出,2020 年前要培育 30 萬工業 APP。據說,進入了雙跨名單的平臺都領了數量指標,但工業APP、機理模型、微服務的考評標準似乎都還沒有明確。沒有評價標準,任務如何考核?沒有評價機制,企業如何選擇?

  某工業互聯網平臺,采用一開源的技術,但似乎并沒有完全弄明白一些關鍵技術問題,就開始張羅產業生態的建設,要求合作伙伴去開發和發布工業APP,但有伙伴表示APP發布上去的第二天居然徹底地失蹤了。

  工業APP只考核數量,不考核應用量或者下載量嗎?工業互聯網平臺,一定要讓企業把生產、設備數據實時傳上去嗎?工業互聯網平臺,一定能雙跨嗎?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嗎?……

  有報道稱,中國的聯網設備數量已經位居全球之首。但是,這些基本的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其實,所有的推手都在圍繞工業互聯網,織一張大網,只不過彼此的目的不一樣。但夸大、泛化、模糊化,甚至于“神話”,可能會讓企業不知道方向在哪?路徑在哪?前景在哪?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MES系統相關信息請訪問效率科技官網,或撥打聯系電話0755-89765552咨詢。

【轉載請注明來源】

相關文章
深圳效率科技有限公司logo
日本高清不在线一区二区色,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1,欧美精品二区三区中文,久久久噜久噜久久综合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 香蕉本道久久精品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