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S能解決的問題
MES系統于1990年由美國先進制造研究中心AMR提出,是一套面向制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用于解決制造現場出現的類似訂單管理問、質量控制、生產計劃、追溯、生產成本、生產過程不透明等問題。
二、MES現狀研究
國內MES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據沙利文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制造業MES滲透率僅為3.0%-5.0%左右,行業背靠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中國,MES行業未來增長潛力巨大。MES行業有望復制十年前ERP的增長態勢,進入滲透率驅動的高速成長期。
在調研了多家頭部MES企業后,我們歸類各服務商MES共同點和差異點之后,從客戶端、服務商端和項目履行情況角度,總結出了MES現狀:
圖片來源:大東時代智庫整理
1.客戶端
客戶的認知差異是影響MES執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時也要考慮其戰略意識、執行力和實現基礎。
①.認知差異
MES系統與硬件設備不同,MES很難準確估價,MES的定價取決于工廠規模、工廠數量、功能數量、定制化程度和授權費等,客戶及其管理團隊的認知差異決定了MES的定制化程度,定制化程度決定了MES的定價基礎。由于認知差異,客戶對合同范圍的理解也存在差異,很多客戶覺得上系統就是買軟件,只要在權限里“點一下”就應該能開放一個功能,由此客戶認為合同里不存在的功能范圍也應該隨MES系統“順帶”贈送,但是MES系統的功能模塊大多是定制開發的,一個功能就是一套代碼,客戶需要認識到這一點。
②.戰略意識
客戶領導層的數字化轉型底層戰略意識模糊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目前大多數客戶做MES項目是因為其下游的追溯要求,沒有真正理解MES在訂單管理、生產監管、設備管理方面帶來的強大賦能作用,需要服務商進行引導。
③. 執行力
上系統后客戶的執行力不足,如不按新規則堅持掃碼、不堅持錄數據、不按規定進行設備維護等,往往會導致系統淪為了昂貴的擺設。
④. 實現基礎薄弱
數字化/信息系統就像一個放大鏡:同時放大企業的優缺點,關鍵的是并不能解決企業所有底層工藝問題。一些企業自身生產工藝和數據梳理還存在較大問題就希望通過立即上線數字化系統縮小與其他企業多年的差距,結果反而加重了企業的困境。
2.服務商端
服務商的能力決定MES系統的上限。隨著工業4.0的到來以及中國制造業的迅速增長,MES服務商如井噴一樣不斷涌現,應用在不同行業和不同場景下,MES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①.輕量MES
由于SaaS MES、輕量MES、低代碼MES、標準化MES具有部署快(標準化80%,定制化20%左右),實施周期短(2-3周),開發成本低,二開難度低,維護簡單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中小企業青睞,市場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
②.大MES
大MES相較輕量MES在實施上要下更多、更深的功夫。雖然在如物料輸送、包裝、檢測、智能倉儲等場景下,部分通用功能套件可節省一定開發成本,但不同行業的其余場景幾乎都需要深厚的開發功力和沉淀,在行業中持續積累know-How,如不同工序核心卡控點庫、接口庫;功能套件的迭代積累;項目案例的Best Practice;組織結構的良性調整(扁平化、售后持續改進)等等。
3.MES項目的實施分析
項目實施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其中重要的是顧問現場調研的匹配度、雙方項目經理的專業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
①. 前期
MES服務商端的顧問現場調研結果將直接影響項目的實施效果和周期。顧問、項目經理的能力等是區別一個頂級MES服務商與其他服務商的護城河,其中真正能將某個行業做透做精的MES服務商不會超過2~3家;另外客戶要考慮已有系統與新上系統的兼容性問題,未來開發的可擴展性等因素也是雙方都需要考慮的因素。
低代碼MES服務商可以在前期調研過程中將顧客的需求通過拖拉拽的形式構建成品模型,能有效減少溝通成本,但可能造成底層二開的難題。
②. 中期
雙方項目經理的能力直接決定MES項目的質量和成功率,服務商端的項目經理需對行業和MES的場景有深刻的理解,對項目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盡可能做到游刃有余;客戶端的項目經理需有一定的專業度和且不應隨意更換。
③. 后期
客戶應將MES等數字化系統作為企業精益生產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應把數字化賦能業務和賦能生產作為長期戰略進行考慮,從領導思維、組織結構(如加大CIO和業務部門IT合作機制)等方面做出改變。
三、MES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
1.雖然目前MES在整個制造業滲透率不高,但是很多行業已經出現MES廠商極其內卷的現狀。這種狀況一方面和我們很多行業還在進行自動化生產追趕有關,一方面和國內參差不齊的MES服務內容有關。從MES服務的深化來看,MES服務商是否足夠深入客戶的需求和體驗,是否能根據客戶的痛點和需求的角度來設計產品,真正的MES模塊為客戶創造了多少價值,節省了多少成本,是否能滿足車間及工廠未來發展規劃,為客戶服務的整個過程凝結成了多少標準化的流程管理模塊等,是MES廠商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2.目前MES有縱深發展趨勢及內在緊迫性,但是由于MES實施周期長,回款較慢,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縱深產品開發是MES服務商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如何運用極其有限的資源進行外拓及深化,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亦是生死優關的難題。選擇做深的MES服務商,將更多的資源傾向于積累更優秀的項目經理及顧問,會否是破題之舉,還有待驗證。
綜上,MES這一行業似乎還沒完全長大,就被迫挑起了追趕“智能制造”的重擔。我們現在無法篤定大MES還是低代碼誰就一定勝出,我們現在也無法錨定MES的深度之極和廣度之邊。但越是這種時候,越考驗積累;越是這種時候,越考驗眼光,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