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適合什么樣的企業?換句話說,什么樣的企業需要MES?
首先,要清楚企業運營的本質是什么?
挖掘客戶需求(感情需要或身體功能替代需要),將客戶需求轉化為一種可量化、可重復的有形產品或無形服務,并交付給客戶;在客戶滿足需求的同時,獲得增加值,是企業運營的本質。
企業為什么需要開發產品?產品是企業運營的載體,有了明確定義的產品或服務,企業運營才可重復,可規模化,從而可控,企業才可能獲得規模化效應。產品不等同于客戶需求,企業做產品開發無非是尋求產品與客戶需求的交集。
為什么服務重要?服務是產品與客戶需求之間差距的補充,即補充產品的不足,以大大滿足客戶需求。
對于一個具體的客戶而言,客戶需求是通過“標準產品”+“個性化服務”來滿足的,對不同的客戶而言,在滿足其需求過程中,“標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在其中的占比不同。產品開發的目的必須提煉不同客戶需求中共性的部分,將之融合成一個“標準產品”。
市場、營銷和銷售是不同的行為。
市場中有一塊很重要的工作是收集客戶需求,將之系統化、模塊化、有形化,打包成一個概念產品,以確保產品具有普適性,并確保在后續產品開發過程中產品概念得以實現。營銷和銷售中很重要的一塊工作是分析客戶消費行為,制定和實施合理的市場政策去影響客戶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從而做出購買本公司產品的消費行為。
根據上面的分析,從產品開發和企業運營的角度看,完整的解決方案應該是三個1/3,即1/3的標準化、平臺化或模塊化功能,1/3的定制化開發,以及1/3的工程咨詢服務。第一個1/3是確保MES軟件提供商能夠實現規模化效應,并盡可能塊地交付產品或服務;MES解決方案的標準化程度比較低,即便是相同行業或相同企業的不同車間,因為IT架構和自動化程度不同,衍生出來的MES需求也不同,第二個1/3是確保所交付的解決方案能夠有一定的針對性;第三個1/3則是引導并教會客戶如何去用好MES解決方案。作為一個MES解決方案,標準化模塊、定制化開發和工程咨詢服務,三者缺一不可,缺了一個,要么是實際效果不好,要么是交付成本居高不下。
什么樣的企業需要MES?
從架構設計和功能定位上看,MES是支持企業如何將客戶對產品的需求(生產訂單)轉化為企業內對資源的需求(人——排班、機——能力需求計劃和作業單、料——發料單、法——作業指令集、環——環境條件的控制、測——特性計量和統計分析)。在轉化過程中的難點是什么?即滿足制造過程中的“多樣性”和“一致性”。在OEM 或主機生產型企業,MES 首先解決的是“多樣性”的問題,即小批量多品種生產作業(柔性制造);其次解決的是“一致性”問題,即人、機、料、法、環、測等能滿足產品的需要,以及不同批次產品之間質量特性的一致(這其實是個統計學概念,細節上可以參考SPC的邏輯);更進一步,實現零缺陷、零延誤、零干預的自主生產。
對制造過程的穩定性要求高的流程型企業,對過程質量要求高的精密加工企業,對長作業鏈中人、機、料的協同性高的裝配性企業,對設備綜合運營效率要求高的自動化、重資產型企業,等等,對MES系統具有比較高的剛性需求。
MES軟件行業有些什么樣的玩家?
主要有三類企業:
1)做車間控制系統起家的IT 廠商,如羅克韋爾、西門子、通用電氣,等等。這些企業MES系統的優點是與自身設備集成性好,有些功能甚至是隨設備自帶。
2)做ERP、PLM系統起家的IT 廠商,如SAP、開目,等等。這些企業MES系統的優點是與自身ERP等系統的集成性好。
3)做企業系統起家的IT廠商,如效率科技、南京比鄰,等等。這些企業從自身項目中通過積累和沉淀,形成了自己的MES軟件,其軟件實用性不錯,也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MES能給企業帶來什么?
對于企業從業人員來說,人家可能不知道ERP、MES、PLM、CRM 這些IT行業時髦的詞匯,也不知道其中的深層次內涵,更不知道企業內IT系統還分決策層、計劃層、執行層、控制層、操作層等不同系統,也不知道IT系統還有“理人”的系統和“管事”的系統的區別,上述說法都是IT人自己整出來的,但企業內部自然有自己的各種問題。典型的如產品缺乏競爭力、運營成本高企、運作失控、效率低下、庫存積壓、質量問題突出、交貨及時率差、勞動力短缺、人員流動頻繁、用工成本逐漸偏高,等等。MES對解決上述問題有何種幫助呢?可能對在制品庫存、制造過程質量、訂單及時交貨、設備綜合運營效率、自主化生產作業,等等方面有直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