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MES,不得不說現在市場上MES軟件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啊,是好是壞?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好壞都談不上,因為看MES必須要看行業。行業差異MES所涵蓋的概念千差萬別。常見將MES分為離散制造業和過程制造業兩類,其實這個分類還是太粗了。畢竟就算在離散制造業內,整車制造行業所需的MES與飛機制造所需要的MES,批量零件制造行業所需的MES和機加工行業所需的MES就迥然不同。因而個人認為談MES必須與具體的行業和工廠精密結合才有意義,特別是在跳出了底層的設備連接,設備控制,而關注與生產規劃,適應性生產調整相關話題時。下面所談的話題,將局限于批量零件注塑沖壓裝配制造行業的工廠這一狹窄領域去談MES,所談內容或者適合某些其它行業,但是并不對其在其它行業的正確性做任何保證。
列出適合該行業工廠上MES系統企業幾個基本特征:
1. 自動化產線在車間中占比很高。
2. 現行的生產規劃執行等流程運行妥善,較少有例外流程發生。
3. 工廠人員成熟度較高,表現為生產管理人員流動率很低,生產人員流動率較低,相應人員對自動工作范疇有較深刻認識,對整條產線、甚至整個車間有整體認識。
4. 在同行業比對中,處于制造生產相對領先地位。
以上四點僅僅是從硬的方面作為前提列舉出部署MES系統所必備的基礎條件。其實還有兩個很重要的隱藏條件。
5. 工廠管理層和公司高層管理對于MES部署的支持,因為任何系統的部署都是對現行方式的再工程,必然會誘發很多阻力,觸及很多灰色利益。
6. 對于投資回報比的訴求不要太離譜,千萬不要指望部署了MES后工廠生產效率在短期內就能倍增,畢竟MES只是指導生產,真正生產的還是設備和工人啊。MES只是提供監控,發現問題,根據生產制造人員的理解對這些問題提供相應的優化應對解決辦法,而這解決辦法有效與否MES都不能負責。更坦白講,一個企業是不是賺錢,受到政治經濟大環境影響,行業自身周期影響遠遠大過于一個工程IT系統。
上面列出的六點不全面,但是若連這六點都難滿足,那么往往在進行MES實施項目的初期階段就會埋下許多隱患。對于前面四點能給出一些比較客觀的方法和度量標準,而對于后兩點則只能依靠主觀判斷。
相關推薦: